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:切仔面面摊的日常 (第3/5页)
这个"查某囡仔"(台语:小女生)以后嫁得出去喔!」 「里长伯啊!你这个"老番癫"(台语:怪老头)!又再"黑白讲话"(台语:胡说八道)啰!」 哈!这也是这处切仔面面摊的日常一幕景色吧!我家中华的台语,也多亏有了这位本省人的里长伯在陪她练练嘴,才没因为他mama晓莲不在了、而跟着没人教她给生疏掉了! 而我呢?先挑了把菜刀、用抹布擦了擦干净后,便先在木头砧板上、挥刀霍霍的切起了几些卤菜菜料,等一起装盛在一个干净的陶盘盘子上后,我把自己调整过口味的酱油膏给淋上了三遍,再随手撒了点葱花和补上了香油的香气后,我便算是开始做起了今天的第一笔生意。 「里长伯!海带、豆干、卤蛋和猪头皮来啰!你的面...再等一下了!」,虽然开摊的时间晚了,但也算是很快地就送出了、今天的第一盘卤菜盘子,看来...今天的生意应该也不会太差! 而看着中华继续和里长伯有来有往地"抬杠"当中(台语:斗嘴),我则回到了摊子上,张罗起了一个陶碗候着;接着,我用长竹筷挑开了、大圆铁桶子汤锅上的两个半圆型的锅盖,俐落地撒了一团黄油面团进了、其中一个guntang的清汤汤锅内烫煮后,我则又拾起了一边搁着的竹编笊篱在手上。 所谓的切仔面的「切」,也就是煮切仔面的要诀-那是一个动作,也就是将竹编笊篱沉入热汤中,过一会儿、再捞着面团给拉出水面和沥干到不滴水,如此重复上得好几次;而在手执笊篱的几次沉入热汤、捞面沥水的反覆过程中,黄油面条也变软了,等面条口感在最好的时候,我一把将笊篱和面团倾倒和倒扣过来、一团像小土丘般尖立了的黄油面团跟着是盛在碗中,再淋上少许猪油、洒点红葱头酥提香,一旁在另支笊篱里给烫熟的韭菜段、豆芽菜,也跟着给搁进了陶碗中的面条上。 而"生意要做,门路要有",我家这处摊子的招牌红葱头酥,可是自己特地用心做的-用猪油下去炸的红葱头酥要色、香、味俱全又浓郁,配合汤头...一个轻轻搅动面汤,便能闻到的香味扑鼻...啊!在吃进我家卖的面条时,客人都不忘要一起吃进、这些香气四溢的红葱头酥呢! 当然,这碗一碗要卖两块五角的切仔面,可得再加上有汤头、rou片、rou臊的配合才够味-我用的rou片是猪后腿的腱子rou,有人叫做「老鼠rou」,除了外层有一点肥rou的油腻外,几乎吃到的是满嘴结实的瘦rou嚼劲。 而抓起菜刀、把整个「老鼠rou」rou块给切出几个薄片后,往面团上一搁,四片白色rou理的rou片有点单调,自然得再浇上一匙、熬煮了许久的喷香rou臊才够味-有瘦有肥的入口即化滋味,也算是我们这家面摊摊子在配料上的特色之一。 至于汤头...用带rou猪皮和猪大骨给长时间熬煮出的高汤汤头,是略带乳白的半透明汤色,也是我花透时间去熬煮出来的诚意的颜色;最后,让我用铁勺子一个补上八分满的面汤...啊!看起来就是好吃的李家特制切仔面,肯定值得里长伯掏出个两块五角给我买这一碗面,假如...他今天没给我说要记帐的话!哈哈! 而除了点上一碗招牌的李家切仔面,放在摊子上的橱子里、那些各有滋味的卤菜菜料,也是我们这家面摊摊子的赚钱门道- 海带、豆干、卤蛋、猪头皮、猪耳朵和卤大肠是价格比较能亲近的一线小菜;但口袋有钱一点的客人,叫上一盘卤牛肚、卤牛腱子心rou或是红糟rou之外,通常还会叫个烫青菜的地瓜叶或是腌小黄瓜,往往一餐吃下来也要花上四五块钱,而这时候,一个小学老师的一个月薪水,也不过才有个300块钱的样子。 「卖面仔,我要一碗面,还有切一份红糟rou和弄个腌小黄瓜...咦?里长伯,你也来了啊!」 「中华,帮我拿份报纸...今天看《联合报》好了!对了,今天要不要帮邱老伯来读报纸啊?」 「老板,我要两碗面,卤牛肚也切个一份...呦!你家中华今天也在呢!真乖!在读报纸给邱老伯听啊?」 「李上校,也来给我们来个四碗面吧!对了,要不要开一下收音机、听听新闻广播?听说啊!中共那边不知道哪根筋不对、突然又对我们的金门岛给乱轰乱炸了,难道...又要再打一次"八二三炮战"了?」<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